2023-12-12 11:32:54 | 博考网
因为“物化生”组合在高考中竞争力不足。
新高考“3+1+2”选科模式,物理和历史必选一门,看似没有了文理科,可选择物理科目就相当于选择了理科,选择历史科目就相当于选择了文科,因为在高考统计分数时并不是按组合来计算,而是按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类来计算。
选择“物化生”组合,肯定是按物理类来计算高考排名,那“物化生”需要与“物生地”、“物地政”、“物化地”、“物生政”等组合竞争,虽然“生化地政”四门科目是赋分制,而河北高考各个副科赋分制是按30分起步,分ABCDE五个等级,A占15%、B占35%、C占35%、D占13%、E占2%,而化学科目难度大、生物选科人数较多。
物化生最吃香的专业
1、理工科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等等。
2、医学类:临床医学、口腔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学等等。
3、经济管理类: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等等。
4、社会科学类: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国际关系学、新闻与传播等等。
5、人文类:中国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对外汉语教育、哲学等等。
物化生不可以报师范专业。
物化生组合缺点:
“物化生”不易学习
物理和化学两门科目完全属于理科,它们知识点多、概念多、公式多、计算题多并且实验题较多,不易学习,这一点从文理分科时大家就清楚,学生学习物理和化学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优秀的太优秀,较差的太差了。
因此若学生对物理和化学没兴趣或两科成绩特别出色,老师非常不建议大家选择“物理+化学”组合,它们比较难学,学生学习压力会比较大,而且选择物理、化学就相当于选择理科了,再加上数学科目,三门科目计算题较多,考生容易形成偏科,这对高考并不好。
“物化生”组合在高考中竞争力不足
其实新高考“3+1+2”选科模式,物理和历史必选一门,看似没有了文理科,可选择物理科目就相当于选择了理科,选择历史科目就相当于选择了文科,因为在高考统计分数时并不是按组合来计算,而是按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类来计算。
选择“物化生”组合,肯定是按物理类来计算高考排名,那“物化生”需要与“物生地”、“物地政”、“物化地”、“物生政”等组合竞争。
虽然“生化地政”四门科目是赋分制,而高考各个副科赋分制是按30分起步,分ABCDE五个等级,A占15%、B占35%、C占35%、D占13%、E占2%。
而化学科目难度大、生物选科人数较多,所以在中小学及高中教育实力比较强的河北省,选“物化生”组合在高考中并不占优势,与“物生地”或“物生政”组合相比反而处于劣势。
物化生组合优点:
高考报考专业覆盖率高达95%
大家都清楚选科关系到高考报考专业,而“物化生”组合报考专业覆盖率高达95%以上,可以说除了历史学、大气科学、地理学等一些偏文科类专业外,其它专业都可以报考了
选择“物化生”组合可以报考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材料类、计算机类、金融类、医学类、管理类、能源类等等专业。
需要强调下医学类专业,关于新高考“3+1+2”选科下的医学类专业报考并不是说选择了“物理”科目就可以报考。
比如青岛大学的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要求考生选择“化学+生物”科目,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要求考生选择“物理+生物”科目。
可以说选了“物化生”组合可以报考任何医学专业了,因此选“物化生”组合报考专业覆盖率高,考生再不必担忧专业报考问题了。
“物化生”组合容易提高成绩考高分
虽说“物化生”组合是学霸喜欢的组合,不易学习,但是相比“物地政”、“物生地”、“历地政”等组合更容易提高成绩考高分。
为什么说“物化生”组合更容易提高成绩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物理、化学两门科目虽难学,但是一旦对知识点掌握了,这两科都有可能考满分,可地理、政治这种偏文科的科目不容易得满分啊。
二是考生选择了物理,肯定物理成绩不错,化学和生物科目知识点有关联,只要保持物理成绩不拉后腿,那学习化学、生物就比较容易些,特别是经过高三复习后,这两科提高成绩会比较快。
新高考“3+1+2”选科,不论是学生选择了“物化生”纯理科组合还是选了“历地政”纯文科组合,既然定了,学生就不要担忧,也不要“多想”了,家长更不要“杞人忧天”,而是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把各科学习好考出高分才是硬道理。
2024年高考物生地可选专业如下:
工学类、理学类,代表专业:计算机类(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航空航天和工程等专业。
物生地选科对应专业
1、物理:对应专业有海洋科学类、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电子科学类、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类、热能与动力工程、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学、航天航空类和武器类、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类等。
2、生物:对应专业有生物工程类、植物生产类、科学类、环境生态类、环境科学类、医学类、森林资源类、草叶科学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动物医学类等。
3、地理:对应专业有旅游类、地质勘探类、气象类专业、城市规划类、酒店管理类、地图测绘类、资源管理类、地理教育类、水利水电类等。 博考网
物生地选科组合
1、物生地组合保证了专业覆盖率
我们都知道新高考下选科关系到高考志愿报考专业,选择“历史”科目只能报考50%左右的专业,选择“物理”科目可以报考80%左右的专业。而选择“物生地”组合基本上可以报考85%以上专业了,即便一些医学类专业也可以报考,所以从高考志愿报考专业角度看,“物生地”组合也非常好。
2、物生地组合学习难度低
相比“历地政”组合的死记硬背,相比“物化生”组合的大量计算,物化生组合一门理科+两门文科更容易学习。而且生物科目是公认高中时期最易拿高分的科目,所以“物生地”组合自然成了众多高中生的选择,也成了最佳选科组合。
以上就是博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什么不建议选物化生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4年高考政策 2024北京高考新政策如下: 1、考试类别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 2、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3、
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地?985、211大学招收物生地吗? 全国各省份都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新高考与传统高考最大的区别就是选科,原本只有文理和理科,而现在却有1门首选和2门再选,选科组合更多样化。在所有选科组合中,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地呢?985、211大学招收物生地吗? 一、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地 1、考试难度大 虽然生物和地理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科目,既没有很大的背诵量也没有很大的计算,
新高考下建议选物生史还是物生地,为什么? 面对新高考的挑战,究竟选择物生史还是物生地?答案取决于你的实力与兴趣 在新高考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学霸尖子还是普通学子,都需要深思熟虑地决定你的选科组合。无论你倾向于物生史还是物生地,首要的是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定位。 物生地:挑战与优势并存 对于那些敢于挑战纯理科组合的精英,物生地组合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优势在于客观题比例高,答案
张雪峰未来最看好的三大专业 1.第三产业服务类(如经济类,管理类,外语类,法律类) 2.人工智能(如网络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子通信类,机械类) 3基础设施建设类专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
2021年为什么不建议走单招?为什么说千万不要单招? 最近大部分省份正在进行高职扩招工作,高职扩招单招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推动素质职业教育,但有的人却不太看好,那么2021年为什么不建议走单招呢?为什么说千万不要单招呢?这是怎么回事?我本期将带来详细解答。 一、2021年为什么不建议走单招? 高职单独招生为的是全面推进素质职业教育,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
二本为什么不建议考公务员 1、学历难胜任:公务员岗位对学历要求较高,二本学历可能难以胜任一些职位,影响工作表现。 2、激烈竞争: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较低,二本学生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难以获得录取机会。 3、晋升难度大:公务员的待遇稳定,但晋升难度较大,职业发展受限,影响个人职业成长。 4、有限发展空间:基层公务员的发展空间有限,晋升较为缓慢,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综上所述,二本
为什么都不建议报考国科大物理强基计划啊? 存在矛盾之处。国科大本身的招生和培养方式已经足够完善且成熟,又与强基计划存在矛盾之处,因此不建议报考国科大物理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指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能报几个学校 原则上 强基计划 能够报所有有
为什么不建议学金融专业发展前景好不好金融行业一直被大家传为是一个精英的行业,同时他对智商和反应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你在一开始报考金融专业的时候就不能有一点的马虎,必须每天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学习研究,最后才能有一份即高薪又稳定的工作。不建议报金融专业的原因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被传为是人精才能呆的行业,对智商的要求很高,一般智商高的学历都不成问题,所以很多人就说低学历不要进金融行业,也就是这个
2024-02-29 00:40:50
2024-02-08 22:55:24
2024-03-30 14:53:34
2024-02-07 06:53:24
2024-04-06 01:39:17
2024-05-01 14: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