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7 07:32:20 | 博考网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资格考试,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春季高考数学题考察要求,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题考察要求
一、知识线条明显,题目入口较宽
整体内容和基本问题变化均不大,重点考查双基,没有偏题,怪题,题型对学生而言比较熟悉,试题较容易上手,入口相对较宽,体现了高考已经真正面向大多数学生了。比如:理科选择填空考查复数、向量、三角、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常规问题,也考察三视图,算法和逻辑等课改新增知识,解答题部分数列问题、几何问题非常自然,概率题目考查了频率和期望分布列,解析几何综合向量直接求轨迹,再考察切线、点线距离和函数关系,综合得巧妙,函数题目考查到了导数的分类讨论思想,先确定函数解析式,再研究参数取值范围。文史类的题目与理科要求相似,大多是常规题,较去年更容易上手,只要考生们认真看题、做题,平常的练习量足够,是不会被考倒的。
二、能力立意,强调综合性,降低了区分度
今年的试题就知识复杂程度来说比往年有所下降,但是知识覆盖面比较全面,涵盖一定的创新元素,尤其是今年小题综合程度高,包括章节之内综合,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综合,对重点知识考察比较到位,极个别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第21题,虽然问题入手很容易,但是深入思考就不难发现问题内有意设置了障碍,要想合理推算出结果还必须有很强的分析转化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这样就控制了试卷的区分度,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但整个试卷仅此一点区分度有些不够。最后的三选一题目保持去年模式,只要考生把握好时间和做题顺序,顺利解答选修内容是没有问题的,超量给题对学生水平发挥没有形成威胁,反尔降低了试卷的难度。总之,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考生是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的。
三、侧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亮点突出,具有创新意识
部分题目设计较为巧妙,综合点抓得有新意,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比如理科选择的第3、6小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解答题第19题问题背景时代气息浓厚,启发学生探究意识,这样的试题可以说虽然绝对难度不大,但是相对难度还是有的,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探究意识,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这份考题的亮点。
整体看来今年的新课标卷,无论是题目整体的高度,学科知识结构,题目的设计,都能代表今后高考的趋势。而且试卷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部分题目较为新颖,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当然难度依学生程度而定,少数学生答题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大多数学生考完数学后心情不坏,对第二天的考试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说,今年考题出在意料之中,也出在情理之中,所以今年估分要细致,要有层次,要具体到每一个采分点。
将数集拓展到实数范围内,仍有些运算无法进行。比如判别式小于0的一元二次方程仍无解,因此将数集再次扩充,达到复数范围, 并建立了与实数轴垂直的数轴来表示复数。
规定形如z=a+bi(a,b均为任意实数)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称为实部,b称为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且i^2=i×i=-1。
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可以视为实数;当z的虚部不等于零时,实部等于零时,常称z为纯虚数。
复数的加法法则:
复数的加法法则:设z₁=a+bi,z₂=c+di是任意两个复数。两者和的实部是原来两个复数实部的和,它的虚部是原来两个虚部的和。两个复数的和依然是复数;
复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z₁+z₂=z₂+z₁; 博考网
乘法交换律:z₁×z₂=z₂×z₁;
加法结合律:(z₁+z₂)+z₃=z₁+(z₂+z₃);
乘法结合律:(z₁×z₂)×z₃=z₁×(z₂×z₃);
分配律:z₁×(z₂+z₃)=z₁×z₂+z₁×z₃;
博考网(https://www.380856.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数学中复数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数学中复数是什么的回答如下:
数学中,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部分构成的数字。它是一种扩展了实数集的数集,可以用来表示在单位根上的向量旋转、电路分析、信号处理等领域中的波动和振荡现象。
复数通常表示为a+bi的形式,其中a是实部,b是虚部,而i是虚数单位,满足i^2=-1。实部和虚部都可以是实数,虚部用i来表示,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了复数。
复数有许多性质和运算规则。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算术运算。比如,两个复数相加时,实部与实部相加,虚部与虚部相加;两个复数相乘时,实部与实部相乘减去虚部与虚部相乘的结果。
复数还具有模、共轭、幅角等重要性质。复数的模表示复数到原点的距离,可以用勾股定理计算。复数的共轭表示改变虚部的符号,即a+bi的共轭是a-bi。复数的幅角表示复数与正实轴的夹角,可以通过反三角函数来计算。
复数在解决方程、傅里叶变换、向量旋转和复平面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实数范围内无解的方程,如x^2+1=0,可以在复数域中找到解。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进行信号的频谱分析。
复数也可用于表示向量的旋转,通过复数乘法实现旋转操作。此外,在复平面中,可以将复数用点的坐标表示,便于直观地理解和计算。
资料扩展
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不同的记数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数字。
总之,复数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概念,它扩展了实数集,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复数的运算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在自然界和科学领域中存在的各种波动和振荡现象。
以上就是博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复数知识点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博考网:www.380856.com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高三必看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很多高三学生在化学这个科目的复习上抓不住重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供参考! 高三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萃取法:如用CCl
春季高考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春季高考 数学知识点如下: 1、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 充分条件 ,又是 必要条件 ,简称为p是q的 充要条件 ,记作p=q。 2、理解古典概型概率的意义,会用两个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 3、已知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必须掌握直线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4、了解总体与样本的概念,了解简单随机抽
高考数学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其实哪里都需要仔细认真吧,从开始的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域,对应关系,图像,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导数求解,解析几何方面,异面直线,面与面线和面之间夹角,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基本的定理和运算,数列求通项,求和,不等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对称性,统计概率,二项式定理等等。多在生活中锻炼数学思维,也是不容易出错的。 高考还分文理科吗?
高考数学有哪些难懂的知识点? 高考数学的难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难点: -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都是高考数学中的重点。函数的难点在于理解其抽象性和变化性。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另一个难点。它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如曲线方程、直线方程、两点间距离等。解析几何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题设条件转化成等量关系。 -数列: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另一个难点
高一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整理,高考考点有哪些 3、语言的运用(一)仿写。3、军事。均以当代使用率比较高的词语为主、“饮鸩(zhèn)止渴”。4。搭配不当,交替命题、“搭配不当”题是每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率最高的、体育诸多领域。②继续加大改革力度。2、合理的句序,如“颐指气使”:压缩语段题大都围绕“新闻”设题,高考作文的题材应该尽量开阔。5、排比,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自由。以后者的词语组合为重点
2023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地理作文高中文综里的一项科目,是大家普遍反映比较偏向理科的一门学科,主要知识点除了地理环境方面还会包括大气、洋流等等。 2023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 一、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
2021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 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 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
2023高考生物分数占比哪部分占比最多 高考生物分数占比为13%。新高考的总分是750分,生物的总分是100分,它占新高考的总成绩的13%。高考生物的考题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那么它在高考中占比多少呢,答题方法技巧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3高考生物分数占比 高考生物分数占比 高考生物分数占比为13%。新高考的总
2024-02-29 00:40:50
2024-05-26 17:21:13
2023-03-16 01:48:37
2024-01-30 11:40:27
2024-02-06 17:52:21
2024-02-01 1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