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志愿 > 正文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怎么填报

2023-03-26 02:55:25 | 博考网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考生只须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主动规避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特殊要求的而自己不符合这些要求的专业,并服从专业调剂,就能有效防范退档风险。

避免退档的方法

第一:拉开平行志愿间学校的差距,有效控制风险。

可以参考冲一冲、保一保、稳一稳、垫一垫四大法则。

第二:合理估算填报学校的投档线。

因为投档分数线我们前期是不知道的,它是根据当年的省控线、该校的招生计划以及填报该学校的人数来确定的。所以,在省控线出来以后,我们需要合理估算。这里我们建议大家忽略掉每年的具体分数,只去计算该校录取线和省控线之间的差值即可。

第三:了解填报学校的招生比例。

这一点在招生章程里面都有写明的,仔细对比下该校的招生比例是多少,然后根据招生比例适当控制好自己的填报志愿,同时也可以确认一下该学校是否存在退档情况,因为有些学校是声明提档不会退档。

第四:了解填报专业的招生要求。

仔细确认下该校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的差距,以及了解该是否存在男女、身体、科目成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然后对比一下自己是否存在符合学校但是不符合该专业的可能,然后再去权衡学校和专业。

退档的原因有哪些

退档是考生档案成功投出到某一所学校后,未被录取并将档案退回。平行志愿退档后考生档案不能再改投到其它学校,退档即落榜,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安徽、山东等个别省份有二地投档,但实则也相当于征集志愿)。退档的原因有多方面:

1.考生的身体条件不符合招生章程的要求。如某些专业不招收色弱、色盲考生,如果体检结论异常的考生不注意规避,就存在退档风险。

2.考生的单科成绩不符合招生章程的要求。如某些专业要求考生有英语口试成绩,或要求数学成绩达到X分等,如果考生成绩不符合相关要求,也要主动规避这类专业。

3.专业撞车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如考生低分进档,但只填报了高分专业,而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这种情况引发的退档是最常见的。

退档是什么意思

退档是指,院校调阅考生档案数量一般控制在120%以内,由学校具体确定调档比例,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专业由学校决定,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高校不会无缘无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一般高分考生被退档,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生的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专业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二是虽然总分较高但相关科目较差;三是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如果考生被不合理地退档,应及时与有关高校联系。

2022高考平行志愿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吗 怎么填报

平行志愿不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而是根据分数高低来录取。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模拟、一次投档。因此考生不要错误的理解把某个高校放到第一位,即使比别人的分数低,高校也会优先录取你是错误的认知。

平行志愿有没有先后顺序

在平行志愿下,投档录取是遵循考生志愿院校顺序的。同一批志愿高校投档时,是顺序优先的,也就是说报在前面的院校有优先提档权。在投档过程中,先看第一位置的院校是否满足投档分数线,若满足,第一位置志愿院校就会提走档案,其它高校就再也无档可提。如果考生成绩满足不了第一位置的高校的投档线,就会看第二位置的院校是否满足投档分数线,依此类推。

在这种规则下,考生特别需要注意后面的无效志愿。也就是说,假如B高校正常情况下录取分数线高于A院校,把A高校报在第一位然后再把B院校填在后面的位置,是不合理的。因为正常情况下,由于B院校录取分数线更高,一旦A院校录取不了,那么分数要求更高的院校更不可能录取。所以,报志愿时,所报同一批院校应该是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的。

填报平行志愿的方法

交叉突破。文科考生报考理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理科考生报考文史类院校的理科专业。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少,使考生可以较低的分数被录取。

技巧2:充分注意文理兼招的专业,某些文理兼招的专业易为一些竞争力不强的考生所突破,像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下边的绝大多数专业都能实行文理兼报。博考网

院校分差,梯度主要是由排序在第一的院校

A志愿所制约,如果A志愿是冲高的院校或专业,其排序在后的志愿之间梯度可适当大一些。如果A志愿是力保的理想院校或专业,其余各院校或专业之间的梯度就要小一些。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博考网:www.380856.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怎么填报”相关推荐
高考平行志愿怎样填报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高考平行志愿怎样填报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高考平行志愿怎样填报技巧有哪些 平行志愿投档有先后,注意平行志愿排序。平行志愿中的多个院校虽然是平行的,但计算机检索、投档是有先后顺序的,志愿表中各个院校排序的先后就是投档的顺序。如果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有多所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到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高考平行志愿填报的技巧在填报平行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长应该提前掌握好各高校及专业的详细信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考生应该对于全省的投档

2023-03-30 14:14:26
平行志愿填报技巧是什么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平行志愿填报技巧是什么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平行志愿填报技巧是什么和顺序志愿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同学在高考报考的时候都不太了解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也不太知道它和顺序志愿有什么区别,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希望能够给有需要的同学一些帮助。平行志愿填报技巧1.第一志愿是关键,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

2023-03-22 16:30:42
什么是平行志愿,高考平行志愿怎么填报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平行志愿,高考平行志愿怎么填报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平行志愿,高考平行志愿怎么填报? 高考平行志愿怎么填报是报考中很关键的因素,填报平行志愿要有一定的梯度,还要冲一冲、有保底,掌握好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才能既不瞎分又不落榜。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平行志愿的特点和投档原则。平行志愿特点1、第一个特点是志愿并列,是说我们考生可以填报五个志愿,这五个志愿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算作是第一志愿,都有可能被检索录取。根据省份的不同,有的省允许报四个或六个大学

2023-04-03 19:47:45
平行志愿怎样避免退档 填报方法有哪些
平行志愿怎样避免退档 填报方法有哪些

平行志愿怎样避免退档 避免平行志愿被退档的方法:拉开平行志愿间学校的差距,有效控制风险;合理估算填报学校的投档线;了解填报学校的招生比例;了解填报专业的招生要求;专业要服从调剂。拉开平行志愿间学校的差距,有效控制风险。就是俗称冲一冲、保一保、稳一稳、垫一垫四大法则。合理估算填报学校的投档线。建议大家忽略掉每年的具体分数,只去计算该校录取线和省控线之间的差值即可。比如去年省控线500,某学校录取

2023-04-04 13:20:35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平行志愿填报顺序重要吗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平行志愿填报顺序重要吗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什么 考生只须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主动规避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特殊要求的而自己不符合这些要求的专业,并服从专业调剂,就能有效防范退档风险。避免退档的方法第一:拉开平行志愿间学校的差距,有效控制风险。可以参考冲一冲、保一保、稳一稳、垫一垫四大法则。第二:合理估算填报学校的投档线。因为投档分数线我们前期是不知道的,它是根据当年的省控线、该校的招生计划以及填报该学校的人数来确

2023-04-16 14:33:48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哪些 填报技巧是什么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哪些 填报技巧是什么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哪些 须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主动规避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特殊要求的而自己不符合这些要求的专业,并服从专业调剂,就能有效防范退档风险。避免退档的方法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二是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四是选择专

2023-03-29 13:16:05
征求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避免退档方法有什么
征求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避免退档方法有什么

征求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2017年高考已经结束,考生们即将面临志愿填报,而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有很多考生对征求平行志愿填报技巧不是特别明确,所以小编整理了相关征求平行志愿填报技巧的内容跟各位考生分享,希望能在接下来的报考中有所帮助。点击查看: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等信息,未被录取且符合本批次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条件的考生,须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附于《准考证》背面),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平行院

2023-04-02 14:50:44
平行志愿被退档怎么办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哪些
平行志愿被退档怎么办 平行志愿避免退档的方法有哪些

平行志愿被退档怎么办如何避免被退档 一般情况下,平行志愿都是采取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可以减小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那么平行志愿退档了怎么办呢?平行志愿被退档的原因平行志愿被退档,教育部规定是62种,但最常见平行志愿退档原因的是以下三个:一是政策性退档;因为考生上了调档线后,学校按照规定,要扩大比例进行投档,一般在105%左右。多出来的这部分考生档案就很可能被退回,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平行志愿

2023-03-31 12: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