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4 22:25:27 | 博考网
中国古代史要点科学技术
一、政治
(一)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
5.元朝的行省制度 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
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文字狱
(二)政治制度
1.禅让制(原始社会)*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家天下”)
3.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4.秦朝:郡县制度
5.两汉时期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⑴刺史制度:(监察制度)西汉武帝始自东汉止“刺史”“州牧”
⑵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
⑶察举制(选官制度)自上而下推举人才;东汉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
6.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府兵、募兵)
(三)改革及变法
1.春秋战国时期:
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⑵鲁国“初税亩”
⑶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和商鞅变法(秦国)
2.北周武帝的改革,后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
3.北魏孝文帝改革*P57(背景及影响)
4.五代后周周世宗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结束割据局面奠定基础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四)中国古代“治世”
1.西汉时期:“文景之治”*
2.东汉时期:“光武中兴”*
3.唐朝:“贞观之治”P70:“开元之治”
(五)动乱及起义
1.“国人*”:-841年(西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周厉王逃跑)
2.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问九鼎、卧薪尝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4.“永嘉之乱”: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西晋怀帝
5.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
6.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末农民战争(黄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
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1127年
8.明初“靖难之役”;明末农民起义(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9.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
(六)疆域
1.秦朝的疆域:
2.唐朝的疆域:
3.清朝的疆域:
二、数学:
⑴汉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⑵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⑶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比外国早近一千年《缀术》
三、历法:
⑴夏朝:《夏小正》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⑶春秋: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⑷西汉:汉武帝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⑸唐朝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⑹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
⑺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四、天文:
⑴夏、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
⑵《春秋》记载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⑶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古星经》
⑷东汉:张衡发明制作地动仪测地震方位,早欧洲1700多年
⑸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创始人
⑹元朝: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
五、医学:
⑴商周时期:眼、耳、口腔、肠胃等分科。商代遗址:石砭镰
⑵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脉学之宗”;四诊法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⑶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⑷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神医”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医圣”
⑸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吐蕃名医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⑹明朝后期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
六、科技、农业著作:
⑴战国时期:《考工记》(齐国官营手工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⑵两汉时期:《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
⑶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⑷元世祖重视农业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⑸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⑹明朝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七、其它:
⑴战国:《墨经》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墨经》光学八条”
⑵纸的发明及传播:
⑶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⑷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⑸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和火药的发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⑹隋唐是建筑成熟时期。隋建筑师宇文恺修建大兴城;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
⑻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辽代河北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金代建造的卢沟桥;元大都建筑
⑼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木工蒯祥“蒯鲁班”)
⑽明朝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著作
第一节视器
视器又称眼,由眼球及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一、眼球的组成
眼球位于眶内,其后部有视神经与脑相连。眼球略呈球形,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眼球壁由三层膜构成。
二、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由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组成。
(一) 外膜或纤维膜
外膜或纤维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眼球内容物的作用,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
1.角膜占外膜前1/6,透明无血管,屈度较大,弹性好,内含丰富神经末梢,故感觉灵敏。
2.巩膜占外膜后5/6,不透明,呈乳白色。其与角膜交界处深部有一环形小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回流的通道。巩膜的后极较厚,表面有许多小孔,通行血管、神经。
(二) 中膜(血管膜)
中膜又称血管膜,在外膜内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中膜又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1.脉络膜为中膜后部,位于巩膜的内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具有营养眼球内组织和吸收眼内散射光线的功能。
2.睫状体位于虹膜和脉络膜之间,是中膜最厚的部分。其前部有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称睫状突。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称睫状肌。此肌收缩与舒张,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3.虹膜位于睫状体的前方。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一圆孔,称瞳孔。虹膜内含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平滑肌:一种在瞳孔周围呈环行排列,称瞳孔括约肌,此肌收缩可缩小瞳孔;另一种呈放射状排列,称瞳孔开大肌,此肌收缩可开大瞳孔。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瞳孔缩小,可以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在弱光下或看远物时,瞳孔开大,从而增加进入眼球的光线。
(三) 内膜或视网膜
视网膜可分为两部分:贴在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部分无感光作用,称视网膜盲部;贴在脉络膜内面的部分有感光作用,称视网膜视部。在后部,相当于眼球后极偏鼻侧,可见一圆盘形隆起,称视神经盘,此处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在盲点的颞侧约4毫米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和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视网膜视部主要由三种神经元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外界光线进入眼球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细胞接受光的刺激,把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双极细胞传到节细胞,再经视神经传人脑,产生视觉。
三、眼球的折光装置
眼球的折光装置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样透明而无血管分布,具有折光作用,称为眼的折光装置。
(一) 房水
房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眼房中。
(二) 晶状体
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不含血管和神经,无色透明而有弹性。晶状体表面包有薄而透明的晶体囊,周缘借睫状小带连予睫状体。
晶状体的曲度可随睫状肌的舒缩而改变。当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而变厚,折光能力增强;当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被拉紧,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减弱,晶状体的上述调节可使所看物像恰好聚焦到视网膜上。老年人因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模糊,看远物时较清晰,俗称“老花眼”。因代谢和外伤等原因,晶状体发生混浊而影响视力,称白内障。
(三) 玻璃体
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除具有屈光作用外,尚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变得浑浊,可影响视力。若支撑减弱,可导致视网膜剥离。
四、眼的折光功能<o:p></o:p>
(一)眼的调节<o:p></o:p>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其中最主要的是晶状体的调节。<o:p></o:p>博考网
(二)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o:p></o:p>
1.近视眼<o:p></o:p>
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然后光线又开始分散,到视网膜时是分散开的光点,导致物像模糊。矫正的方法是戴一个一定焦度的凹透镜。<o:p></o:p>
2.远视眼<o:p></o:p>
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使人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尚未聚焦,而在视网膜后聚焦(主焦点在视网膜后),形成一个模糊的像。矫正的方法是戴一<o:p></o:p>
个适应焦度的凸透镜。<o:p></o:p>
3.老视(老花)眼<o:p></o:p>
晶状体的弹性常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或丧失,这时视近物时眼的调节能力减弱,虽然能看清远处物体。但视近物时模糊,称为老视(老花)眼。可用凸透镜矫正。<o:p></o:p>
4.散光<o:p></o:p>
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各个方向上曲率半径不同,致使光线通过角膜后不能全部聚焦在视网膜上,引起物象变形和视物不清。矫正方法是佩戴柱面型透镜。二、眼的感光功能<o:p></o:p>
(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o:p></o:p>
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o:p></o:p>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o:p></o:p>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中存在感光色素,当受到光刺激时,首先发生光化学反应,它是把光能转换成电信号的物质基础。<o:p></o:p>
三、暗适应、明适应、视力、视野的概念<o:p></o:p>
(一)暗适应<o:p></o:p>
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眼的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获得在暗处的视力的现象。称为暗适应。<o:p></o:p>
(二)明适应<o:p></o:p>
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时,最初看不清物体,只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视觉的现象,称为明适应。<o:p></o:p>
(三)视力<o:p></o:p>
又称视敏度,指眼能识别物体两点问的最小距离。<o:p></o:p>
(四)视野<o:p></o:p>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博考网:www.380856.com2020成人高考历史知识点之从统一到分立 1、三国分立 (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的一场兼并战争。200年,曹操和袁绍决战官渡。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后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208年,曹操为统一全国率军南下,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由于曹军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且曹军中发生疾病
2021年山东成人高考《民法》必备知识点 2021年山东省成人高考《民法》必备知识点一、法人机关的含义:法人机关指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定,于法人成立时就产生的不需要特别授权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管理法人事务,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个人。法人机关的特征有:1、法人机关是形成、表示和实现法人意志的法人机构。2、法人的机关是法人的有机组织部分。3、法人机关是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定而
成人高考语文如何复习 虽然成人高考的难度不大,但是每年还是有不少人没有通过考试,所以在考试前还是需要认真对待,如果在语文考试获得高分后就不用担心其它科目成绩,想要获得高分也不是没有方法,只要把握成人高考语文复习方法,获得更高的成绩也是更容易,下面就来介绍成人高考语文如何复习。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这里重点考查的是字音。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三方面知识。首先,考生要注意拼音规则,特别是儿
浅谈成人高考复习方法 成教365是专业的成人考试信息网站,为用户提供成人高考、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考试的政策和信息,以及主考院校和专业信息。成考这类大中型的考試是由全国各地统一开展分配机构的,因此针对一部分小伙伴们而言或是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大家应当掌握成考五大复习计划,造就高分数。一、日程安排备考复习环节,大伙儿的時间都很焦虑不安,这就必须大家能有效地安排时间。最先要依据教师的课程计划制订一
成人高考报名要求 报考对象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报名: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3、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4、报考高中起点升本科或高中起点升专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报考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资料整理:感觉器官第一节视器视器又称眼,由眼球及眼副器两部分组成。一、眼球的组成眼球位于眶内,其后部有视神经与脑相连。眼球略呈球形,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眼球壁由三层膜构成。二、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由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组成。(一)外膜或纤维膜外膜或纤维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眼球内容物的作用,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1.角膜占外
成人高考历史考试知识要点之中国古代史要点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史要点科学技术一、政治(一)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2.汉武帝的大一统: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5.元朝的行省制度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成人高考历史考试知识要点之中国古代史要点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史要点科学技术一、政治(一)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2.汉武帝的大一统: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5.元朝的行省制度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2024-05-26 17:21:13
2023-03-16 01:48:37
2024-01-30 11:40:27
2024-02-01 12:48:01
2024-04-09 21:36:23
2024-04-11 0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