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22:14:15 | 博考网
近几年新高考向全国稳步推行,赋分制度使得众多学生家长都十分迷糊,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是我整理了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赋分制度是教育部为保证公平而推出的一项政策,它对绝大多数考生都非常有利。但我总结了一下新高考赋分制度具体对以下两种类型的学生有利:
1、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实力较强的同学
无论是3+3选科模式还是3+1+2选科模式,都要求考生必须选择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作为必选科目。所以擅长这三门主科的人会非常占有优势。
2、没有明确选择文科科的同学
在旧高考时期,有部分同学喜欢文科,但又不擅长地理,或者喜欢生物,又喜欢历史。所以这次新高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第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科目。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生从6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作为一名高中生,要了解新高考的变化和要求,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考科目。比如浙江的杭十四中高三学生徐同学,“因为我是男孩,热爱物理,觉得物理特别有意思,对于培养思维很有帮助。”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自己懂了很多,对于生活中很多看似高深莫测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
第二、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来选择。选科决定专业,专业决定职业,反推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不知道你自己选什么科目,那不妨想想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再根据想要做的职业来确定要学什么专业,再通过不同学校的该专业的选课要求来权衡选科。比如李同学想要做一个可以“动刀”的医生,最后发现这个职业对应的专业叫做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这个专业在不同学校的选课要求,他发现如果想要确保能上这个专业不论是哪个学校,他就要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个组合。
第三、参考赋分。这个是尤为重要的。因为新高考制度导致不同的组合可以进同一个专业,而每科的难易程度有不同,为了保持一定的公平性等级赋分制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选择组合的时候一定要参考赋分优势,尽量选择那些人数多的科目。
2024北京高考新政策如下:
1、考试类别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
2、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3、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考试时间体育与健康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
4、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
5、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新高考的好处:
1、降低资源不平均
普通高中学校的师资条件是很难与重点中学相比,所以通过赋分制,校际间的资源不均衡会导致学生在赋分上的刚性不公平。“3+1+2”模式将物理和历史这两门科目取消赋分制,就可大幅度降低这种资源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
2、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
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有效的彰显,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即除了语数外三科之外,物理和历史两科中2选1,在剩余的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两门参加高考。
3、更加合理安排课程
在走班人数巨大的情况下,这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师安排、教室安排带来极大困难。组合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降低,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4、更加利于人才培养
“3+3”赋分制下,非重点中学的物理科目可能缺少竞争优势。从浙江上海实践的情况来看,物理选科总人数比例并不高。所以将物理取消赋分制,将排位赛变为实际分数,这有利于物理学科人才的培养。
博考网(https://www.380856.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改革赋分政策的利与弊?的相关内容。
四川新高考等级赋分制是指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个科目设立等级性考试,规则如下:
赋分规则: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采用赋分制,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物理类/历史类)考生成绩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按照公式赋予不同等级分。
排序中,根据比例划分不同等级,共A、B、C、D、E5个等级,各等级的人数比例分别约为17%、33%、33%、15%、2%。
等级分的满分值为100分,起点分值为30分。从A至E每个等级按照1分1档的分数间隔对各个等级进行连续赋分,各个等级的等级分赋分区间在17到10分不等。
实行等级赋分制的原因:
等级赋分制是为了解决以上弊端而生的。它有效克服了由于考生群体不同、试卷难度不同,通过规则换算成等级分,以名次为标准,让不同科目具有可比性。不再以分数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单科成绩在总排名中的名次为标准。 博考网
高考新政策之等级赋分制的利弊:
优势:
1、首先高考改革之后,学生选科有多种组合,因试卷难度不同,考试内容不同,原始分不能相加,就像不同币种的货币不能相加一样。赋分后不同科的成绩可以比较,也可以相加了。
2、赋分制更直观,如果两次考试的难度不同,单看分数会没有办法比较,但是用赋分制就能够比较好的体现学生的排名和水平高低了。
弊端:
1、学生进行功利性选择,“弃物理”现象容易出现。
2、赋分制后,高分段考生赋分分数可能远低于原始分。低分段考生赋分分数可能远高于原始分。
3、考生分数差可能缩减或拉大。
高考不分文的优势:
1、极大地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
2、高考改革推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们从小全面发展。
3、以兴趣为引导,利于人才的成长培养,也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促进教育公平等等。
以上,就是博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赋分制度对学生有利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博考网:www.380856.com本文目录一览:1、如何看待新高考的赋分制?对学生有哪些影响?2、新高考是按赋分录取吗3、2024年新高考还分文理科吗?如何看待新高考的赋分制?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新高考是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其中的关键涉及到选课和赋分规则,而这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赋分制就是对高中学业等级考试课程按照等级计分,将考生的每门等级考试课程原始成绩根据排序从高到低划分为若干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约定各等级人数所占的比
学霸和学渣写作文 1.学霸学渣论作文 若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那么不如说学霸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若说弱者是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一的运气,那么学渣就是负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其实学霸学渣的天赋都一样,只是少了努力.——题记不幸降临在他人头上时,学霸学渣往往都能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而当同样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学霸往往很难同样地开
高考的赋分制是什么?面对赋分制应当如何填报志愿? 等级赋分制是新高考规定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等级赋分制简单来说,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 赋分制是根据学生分数排名所占的百分比来计算成绩 赋分制就是根据学生分数排名所占的百分比来计算成绩,而不是卷面成
河南高考赋分制吗? 河南高考赋分 是的,河南新高考实行赋分制。赋分制是指将考试得分转化为相应等级或百分数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河南新高考中,学生所参加的各科目测试均采用赋分制进行评价,并根据所获得的总成绩排名确定录取资格和志愿填报顺序。在河南新高考中还增设了多元化选课和综合素质测评等环节,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 河南高考2023年不是新高考 。 河
江苏高考赋分规则2023 江苏新高考赋分计算公式为R/r=(A-T)/(T-a)。 将每个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 江苏新高考赋分等级赋分怎么计算 第一步根据考生的原始分数由高到低,将a、B、C、D、E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
新高考赋分制是真的吗? 赋分是不是考0分也有40分,介绍如下: 一、赋分介绍: 赋分是新高考政策,起始分都是40分,也就是说不管是三分一赋还是一分,一赋就算考生考了个0分,最终都能赋分40分,各科的卷面分不是最终得分。 赋分是以卷面分为基础,将全省同选科的考生划分为21个等级,然后再根据各等级相对应的分值进行赋分,这个赋分就是该考生最终的得分。 赋分保障机制,举个例子
新高考适合差等生选的组合:新高考差生选物理还是历史? 在新高考“3+1+2”模式下,成绩好自然是选择物化生这样的学霸组合,那么差等生该如何选择呢?本期我为大家带来新高考适合差等生选的组合,并附上“新高考差生选物理还是历史”的解答,供各位同学参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高考实行3+1+2模式的省份包括湖北、福建、重庆、湖南、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等,其中“1”是从物理或历史中选出一门作为首
赋分制最低分多少 赋分制最低分是40分。 考生各科成绩,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必考题70分+加试题30分”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 也就是说,知道选考的分数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就能确定所在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
2024-02-01 03:42:05
2024-04-12 18:07:54
2024-02-24 09:01:10
2024-03-26 15:57:35
2024-02-02 12:23:07
2024-04-22 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