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19:33:30 | 博考网
即将参加2021年高考的考生应该如何备考?2021年辽宁高考到底难不难都是高考生疑虑的问题,那么2021年辽宁高考难度怎么样,以下是辽宁高考难度系数点评解析,仅供参考。
2021年辽宁省新高考志愿填报的策略及建议
辽宁省作为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2021年将迎来改革后的考生。前期选科已定,作为第一年,只有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功课,合理地填报志愿,才能增加心仪学校和专业的录取机会。针对2021年辽宁省出台的具体政策要求,建议考生及家长可从以下角度为新高考志愿做好准备:
1.坚持“双定位、双匹配”的策略
新高考改革之后,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首先需要找准两个定位:一是考生的自身定位,二是目标院校(专业)的定位。考生对自身的的定位,是指明确高考成绩在本省的位次情况,或者说是对考生成绩的水平定位;目标院校(专业)的定位,是指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锁定自己的目标院校(专业)范围,这就需要考生在考虑院校(专业)的层次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地域环境、未来就业等因素,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这个院校(专业)范围越小,那么填报志愿的质量也会越高。
在进行目标院校(专业)定位时,一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以往的高考是文理分科,两个科类的考生是互不干扰,相对独立的群里,各个高校对两个科类的招生计划和录取也都是相对独立的,各个院校文理科类的投档线(位次)也是比较稳定的。新高考改革后,文理不再分科,考生需要面对的考试科类组合也更加繁多,不同院校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也不相同,使得历年院校的投档分数线的参考价值有所降低。对于一些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而言,其录取分数线(位次)会远远高于本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位次),比如,A学校的录取最低分可能要高于B学校的录取最低分,但是如果B学校的b专业是该校的优势学科,则可能B学校b专业的录取最低分可能比A学校的a专业的录取最低分要高得多。因此,相对科学的定位,还是应以院校具体专业的录取分数(位次)为先导,进而定位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
在“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下,考生不仅需要定位好学校,同时还要确保自己的专业满足度,因此,考生必须对目标院校和专业有更加把握的定位。那么,如何根据历史数据,最大程度地满足专业需求呢?志愿填报时,某个专业在辽宁省的录取最低分(位次)是不确定的,这也使得专业与考生的分数在匹配上有一定难度,但是新高考改革后,考生可填报的专业数量比改革前大幅增加,考生的专业选择范围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专业方面的匹配难度。考生可依据自身分数(位次),分别上浮和下浮一定比例,然后根据历史数据,划定目标专业的范围,并进行筛选,锁定目标院校和专业,然后按照以往的录取分数(位次)情况,按照“专业(类)+院校”进行志愿排序。
2.“专业(类)+院校”志愿的填报建议
高考改革后,随之而来的是各高校优势专业吸引力增强,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有了更多自主权。在“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不用再“服从专业调剂”,不用再为选学校而迁就专业。尽管如此,在志愿填报时仍有一些准备工作和相关事项需要考生予以关注。
(1)志愿填报要有梯度。
在新高考录取规则下,辽宁考生可填112个“专业(类)+院校”志愿,那么这112个“专业(类)+院校”志愿之间一定要按梯度填报。不仅要有冲的、有稳的,更要有保的。简单而言,就是将希望相对不大或者处于边缘状态,自己又非常想去的专业志愿填报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填写把握较大的专业志愿和完全有把握的专业志愿。比如,可按照1∶1∶1的比例分配“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专业数量,当然三类专业志愿的数量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此,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意愿,又能充分利用自己分数(位次)。
(2)专业选择很重要。
对考生而言,想要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就要对自己所填的专业有深入研究。应结合考生的兴趣、性格、职业规划、未来就业区域、家庭背景以及高考成绩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仅凭所谓的专业冷热、望文生义来猜专业内涵等做法,是非常冒险的。比如,在财经类院校中的保险学专业并不热门,因为保险行业刚在国内兴起时,由于一批不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让人们对这个行业产生了较深的误解,导致考生考虑未来职业发展时,普遍对保险行业并不看好。事实上,保险行业属于我国的朝阳行业,其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一定要了解学校和专业,不要一味跟风、盲目选择,一个适合的院校和专业对考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在学校平台上研究专业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优势学科,考生在结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要了解报考院校(专业)的学科特色以及地域特点,像经济类院校中的“两财一贸”均属顶级水平,但各校及专业特点又不尽相同。如,中央财经大学拥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上一轮的学科评估中,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被评为A+,为全国第一;上海财经大学目前拥有会计学、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两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4)注意专业录取规则。
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志愿之间的梯度、考虑专业结合学校之间的差异,还要关注心仪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中的内容与考生报考权益联系最为紧密,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分配规则、体检要求、单科成绩、语种要求等都会在招生章程中列明。可能会对考生的录取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各个学校的招生章程是十分必要的。
(5)地域因素及人文环境。
考生在定位自己的目标院校及专业时,也要考虑到报考院校的地域特点及人文环境。如财经类院校所处地域,该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辐射范围等,会对学校自身的影响力有着直接影响,也间接影响着全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度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认可度。同时,考生也需要考虑到未来想要就业的城市,一般毕业生会比较倾向于在读书的城市或者临近的城市找工作,而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更倾向于本地的高校与毕业生。同时,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自然环境等因素都应在志愿填报时纳入考虑范畴,需要经过多方衡量比较后,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6)了解就业及未来职业环境。
考生在选择某一专业时,要了解当前的行业环境,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合理预期。以金融行业为例,虽然当下金融人才的需求相对旺盛,但是需要的资历也越来越高,需要很多种从业资格证或执业资格证,而相关的资格考试也都具有一定难度。
对高校今年录取分数的判断,专家建议用录取线差来表示。比如这个院校在一本录取,属于一本院校,它今年的录取分数可能比一本线高出多少分,我们以什么为依据呢?应该根据往年的情况来分析,所以我建议要分别计算一下往年这所高校的分数线差是多少?找3年、5年的分数看一下。 第二个,对于这个院校往年录取线差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比如说2008年录取线差高出一本线50分,2007年高出一本线80分,2006年高处一本线70分,有一个波动,这个波动越小他们互相之间差值越小,这就说明它越平稳,所以我们选择院校应该选择录取院校比较稳定的院校,尤其是第一志愿选择这样的院校,这样会更有把握。
有录取线差了,我们对稳定性也有判断了,报考的时候我们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保险的空间,假设录取线差很稳定,08年高出一本线50分,07年高出一本线55分,06年高出一本线53分,即使这样,那么我们也要留一定的余地,今年你报考它应该在它平均录取线差的基础上加上10分或者15分,留一定的保险空间,这样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录取。即使今年发生一点小的波动也可以保证我们被录取。
供大家参考,但这项工作我建议各位考生要做一下,一定要按照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做基本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定性判断和综合考虑,这样会更把握。
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2003——2008年录取情况简单线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高考志愿填报步骤:
第一步,根据位次确定大学,由于每年考生人数、试题难度、高校招生计划都可能有变化,每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会有波动,但是排名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对自身报考进行定位。
第二步,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就很难凭借理性和毅力学好,有时连毕业都成问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博考网
第三步,优选目标志愿,所谓优选,就是在前两步圈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后,进行组合取舍。这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志愿更稳妥,确保每个院校的每个专业都心中有数。
第四步,根据往年录取数据做好排序,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该将最想上、预计“门槛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将录取几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为报考设保底院校。把握“冲稳保”大原则,“冲一冲”不要盲目乱冲, “稳一稳”要重点考虑专业及自己比较满意的高校,“保一保”要选好保底学校,避免“高分低就”。
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一周左右进行。具体时间由辽宁省教育考试院根据高考时间安排而定,一般会提前公布在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和当地新闻媒体上。下面将介绍一般情况下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和相关事项。
填报志愿时间
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一般在高考结束后的一周左右进行,具体时间根据高考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高考结束后,辽宁省教育考试院会发布填报志愿的具体时间和相关规定,考生需要密切关注相关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
填报志愿事项
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填报志愿方式:辽宁省一般采用线上填报志愿的方式,考生需要准备好个人信息和填报志愿的相关材料。
(2) 志愿填报顺序:考生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志愿院校的要求,合理选择填报志愿的顺序,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组合。
(3) 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填报志愿一般有截止日期,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填报志愿,逾期将无法进行志愿填报。
(4) 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仔细阅读填报指南和相关规定,注意填写正确的志愿信息,避免出现错误。
志愿信息查询
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后,考生可以通过辽宁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查询志愿信息和录取情况。一般来说,辽宁省会将录取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填报志愿情况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般情况下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和相关事项,具体时间和规定以辽宁省教育考试院的公告为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认真阅读相关指南,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填报,并密切关注录取结果的公布。同时,考生可以咨询学校老师或者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以上就是博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辽宁高考难度怎么样,难度系数点评解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24年高考的分数线会高还是低啊? 2024年分数线会比2023高。 根据历年高考成绩,2023年高考理科和文科的录取分数将分别达到480分和500分左右。第二理科的录取分数约为350至450分,第二文科的录取分数预计约为380至480分。本科录取分数线的水平受每年的答案情况和试题难度的影响。 2023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高考的具体情况。随着高考考试人数的增多,
2023高考难度分析 2023高考难度分析如下: 1.从高考报考人数来看 虽然2022高考人数已经突破新高,但是,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可能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接近1万人,这样看来,从2023年高考人数上看,很有可能2023年的高考难度不会下降。 2.从命题的角度来看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最重要依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无论从教学大纲,还是考试大纲,虽然部分地区有所
2024年高考难不难 2024年高考难不难如下: 2024年高考的难度将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题目的难度、考生的整体水平等。以下是一些拓展资料,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2024年高考的情况。 2024年高考的科目设置与以往相比有一些变化。语文、数学和英语仍然是必考科目,而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则成为了选考科目。 这意味着考生可以根据自
2024年高考难不难 2024年高考难不难如下: 2024年高考的难度将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题目的难度、考生的整体水平等。以下是一些拓展资料,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2024年高考的情况。 2024年高考的科目设置与以往相比有一些变化。语文、数学和英语仍然是必考科目,而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则成为了选考科目。 这意味着考生可以根据自
2023全国甲卷难度 2023全国甲卷难度适中。 资料扩展: 全国统一高考试卷(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考场时钟的时间指示不作为考试时间信号,仅供考生掌握时间作参考,考试时间一律以考点统一发出的铃声信号为准。 每科考前45分钟,考生凭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在考场前门入口处排
2023广东高考物理难度 广东高考物理试题难度比较适中。 2023年新课标Ⅱ卷高考物理试卷总体来说并不难。很多考生结束物理考试后表示,今年的新课标Ⅱ卷高考物理试题难度还可以,难度在接受的范围内。 心态是高考考试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关系到同学们的发挥。有不少的同学在进入高考考场以后,心理很紧张,甚至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所以,调整心态显得多么重要。当然,完全不紧张是不存
2023年天津高考人数 2023年天津高考人数如下: 根据天津历年高考报名人数预测,2023年参加高考报名的预计有5.9万人,天津市2022年的报名人数约为5.8万,2021年,天津市高考报名人数仍然是5.6万人。 近三年天津高考总人数统计 1、2022年天津高考报名人数 天津市2022年的报名人数约为5.8万,比去年增加了约2千人,增幅约为3.6%。生源有所增加,主
2023高考难度分析 2023高考难度分析如下: 1.从高考报考人数来看 虽然2022高考人数已经突破新高,但是,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可能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接近1万人,这样看来,从2023年高考人数上看,很有可能2023年的高考难度不会下降。 2.从命题的角度来看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最重要依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无论从教学大纲,还是考试大纲,虽然部分地区有所
2024-02-29 00:40:50
2024-02-07 06:53:24
2024-04-06 01:39:17
2024-05-01 14:27:58
2024-03-12 06:14:09
2024-04-12 07: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