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17:15:44 | 博考网
规则如下:
1、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分“专业(类)+院校”、“院校专业组”两类。
2、所谓“专业(类)+院校”,即采用“‘专业(类)+院校’模式”,也就是以“1个院校+1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考生既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也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3、所谓“院校专业组”,即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
4、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选考要求必须相同。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5、这样一来,高校招生方式更加灵活,更有主动性,但对于考生而言,虽然可报考的专业大大增多了,但同时被动调剂的风险也增高了。
志愿填报是考生们在进入大学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正确填报志愿,这也是所有考生和家长们比较热衷的一个话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高考应该如何填报志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新高考填报志愿的基本思路
1、实事求是。考生要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希望就读的高校和专业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统一安排。知己知彼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基础,志愿不要偏高,但也不要偏低,偏高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实现自己愿望,偏低影响将来发展与成才。
2、拉开梯度。考生在同一批次内选报院校志愿时,相邻两个顺序志愿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异”。即第一志愿院校选定后,考生在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栏内选报的院校一般应是连续几年内生源不是很充足的院校;这种差异不是指两所院校录取线的不同或两所院校知名度的差异。填报志愿拉开梯度有助于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考生如果按照这种差异选报志愿,排在后面的院校顺序志愿发挥作用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3、留有余地。填报志愿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在慎重填报第一志愿的前提下,填报第二志愿时不要集中于同一层次,应注意拉开档次。同时,做到有进有退,退是为了进,在专业上退是为了院校上的进,在院校上的退是为了专业上的进,要充分留有余地,以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
4、突出重点。今年本市普通高校录取工作分为六个批次、七个阶段进行,一个完整的志愿方案可能要涉及二十余所院校和几十个专业,要想每个志愿都能够发挥作用,提高志愿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众多的招生院校和厚厚的招生章程,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据本人情况有重点地选读有关资料,设计与自己志向相一致又与自己估算的高考成绩相匹配的志愿方案。
5、志向决定志愿。考生要明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状况等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爱好,测定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善于动脑,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是适合学习基础理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适合学习应用科学,将来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等等。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最后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选报志愿是一个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考生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的志愿要符合自己的志趣,这样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在今后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更容易成功。
填报志愿需处理好的关系有哪些
1、家长意愿与考生志向的关系。高校的教学活动是分专业进行的,所以考生选报的专业可能会对自己以后的择业和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家长对此也格外关注,不经意间,往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而忽略了考生本人的志向,这是不可取的。在充分考虑考生本人特长、爱好、志向以及高考成绩的前提下,全家共同协商填报志愿是不错的选择。 博考网
2、本市院校与外埠院校的关系。从招生计划数看,外埠院校的招生计划数占计划总数的48%;从院校的所数看,外埠院校的比例占全部在津招生院校的90%以上。考生填报志愿时应综合考虑,采取内外适当兼顾的原则,不要只注重招生院校的地理位置,而忽略招生院校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就业去向等多种因素。考生“扎堆”报考本市院校和“热门”地区院校,使这些院校录取分数大大升高,考生可能会失去一些录取机会。在本科二批A阶段或B阶段第一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如果院校线上生源不足,还可以享受降10分的照顾政策,这项政策为积极考虑外埠本科院校志愿的考生提供了机会。希望广大考生既积极考虑本市院校,又充分照顾外地院校,既积极考虑坐落大城市的高校,也充分考虑大城市以外的高校。
3、院校与专业的关系。既能选择填报自己向往的院校又能选择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是比较理想的,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然而,许多考生总是要面临在理想的院校和专业之间选择的矛盾,是院校志愿重要还是专业志愿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关键在于考生本人的志向和爱好。有一点提示供考生参考,就是在通常情况下,相对高分的考生偏重于选择专业,相对低分段的考生偏重于选择院校。
填报志愿应避免哪些问题
1、家长意志。有的家长不顾子女德智体诸方面情况,也不顾子女志愿、爱好,只从自身的经历,或急功近利,或以“效益”定向,把家长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成了家长志愿,而不是考生志愿。
2、操之过急。正确定位、了解政策和信息,是填报好志愿的基本要素。有些考生和家长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采用所谓“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动笔就填,草草了之,很难保证志愿的有效性,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3、定位不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是填好志愿的基础,未找准位置就填报志愿,往往有失偏颇,有的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会影响自己的录取机会;反之部分考生和家长不了解录取程序,为了求稳而高分低报现象也时有发生。
4、盲目从众。报考热门专业无可非议,但是盲目地乱挤热门专业就是不可取的。近年来,考生往往只重视“热门”专业和就业问题,“+热门+不服从调配”,已成为许多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公式,但他们却忽视了填报“热门”专业的考生比较多,竞争也异常激烈,落榜的几率会成倍递增影响录取。
5、填报志愿没有“梯度”。所谓有“梯度”,就是要有“差异”,可以简单解释为不要在同一批次志愿中连续填报类型相同、地区相同和层次相同(每年一志愿率均非常高)的“三同”院校。一个没有“梯度”的志愿方案,其实际意义不是很大,会使考生错失录取机会。反之,每个志愿之间存有“梯度”,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志愿的作用,提高志愿有效性。
新高考应该如何填报志愿相关 文章 :
★ 2022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 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技巧
★ 最新2021高考志愿填写指南
★ 最新2020填报高考志愿技巧及方法
★ 2021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有哪些变化
★ 2021年新高考填报模式
★ 2021新高考政策312模式如何填志愿
★ 2017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 2017高考填报志愿最全指南
★ 2022高考生如何报考志愿和选专业
如今这一社会发展,文凭的瞧不起无所不在,今年高考以后,入学通知书下达以后,每个父母中间对学员考入大学的比照就可以显著的看出去。 假如学员如果考入985大学,那父母一定会大张旗鼓地传扬,可是假如考一个不太好的院校,那么父母便会踏踏实实,在他人聊大学的情况下,都恨不能能都浮现离去当场。
但是,很多人也会有一个疑虑,考试成绩不大好,是该选择一个末流的985或是一个强悍的211大学呢
?这中间该怎样选择,才会更好一些呢?学生们要早知为好,终究它是事关到自身将来的事儿,假如弄错了,但是要危害自身的将来前途。 末流985和强悍211中间该怎样选择?从小编本人的见解看来,如果是我能选择末流的985,这一选择并不是由于虚荣吧,或是是要想上一个985学校去显摆。
只是由于,985学校在许多的层面的确要比211大学要突显一些
,针对本身的发展方向也会更有益一些。 因此,如果是要我选择的话,要不是要我选择一个末流985的冷门专业,或是是一个自己十分反感的技术专业的话,实际上,选择一个末流的985大学也或是十分非常好。 终究985和211中间或是差这一个层级,即便是末流的985还要比211在一些层面要好许多,将来找个工作的情况下公司也会更注重985的文凭啊。 为何提议大伙儿选择末流985而不是强悍211呢?
985要比211的教育资源更丰富985相对性于211大学而言是高于一个层级的 ,即便是末流的985在教育资源上也是要比211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因此,在末流的985享有的文化教育或是要比强悍的211好些一些。 因此,小编才会更为提议大伙儿选择尾端的985也不必选择强悍的211,终究这一事事关到发展方向的一个难题。
985的发展趋势室内空间和服务平台更宽阔985大学是国家关键帮扶的大学
,因此,那样的大学在国家的帮扶和科研费上都是会更有优点,学员们也是能够有更宽阔的发展趋势室内空间和服务平台。 而211大学在这些方面便会较为差一些,尽管强悍的211也十分的非常好,可是和985大学对比在发展趋势室内空间和服务平台或是要更强一些。
985在文凭上更占有优势 ,将来好学生就业985和211全是国家的关键大学,可是985要比211的层级高一个层级,终究985是国家关键帮扶的大学。 在社会发展上的知名度985还要比211高许多,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提议大伙儿选择末流的985大学的缘故之一。 但是,这也仅仅片面性的观念,真真正正该怎样选择,实际上或是需看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每一个学员的总体目标和念头全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人生道路自然选择也就不一样。
学生在报名大学的情况下应当留意些哪些 ?留意自身的意向,选择自身喜爱的大学学生在报名的情况下,不管选择哪一个大学,都需要多融合自身的意向去考虑到,由于大学所属的大城市,并且每一个大学中间的优点全是不一样。 因此,或是要依据自身的意向去选择自身的喜爱的大学,终究依据自身意向选择的院校,自身就不害怕自身会后悔了。融合自身的将来发展前景,选择合适自身的大学在选择大学的情况下,或是要融合自身的个人发展方位去选择自身适合的大学,终究每一个人的将来发展前景全是不一样,因此选择合适自身的大学才算是关键的事儿。 因而学员在选择大学的情况下真的是必须有一个确立上的发展前景,随后依据发展前景去选择自身合适大学,这一点真的是十分关键。
将钟意的院校开展比照,选择一所优点的大学学员们在报名大学的情况下 ,也是能够将自身较为趋向的几家大学,开展一个综合性的比照,随后再开展选择,筛出一个最合乎自身要求或是是较为有优点的大学。 那样开展的综合性的比照以后,实际上学生自身的内心就早已了解了,就可以清晰地了解自身该选择哪所院校了。
汇总:报名大学选择哪所院校真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事儿,尤其是在末流985和强悍211中间该怎样选择真的是十分关键,大伙儿可千万别选择不对,不然危害的但是自身将来的前途和发展前途。你有什么想法,在评论区留言吧。
以上就是博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应该如何填报志愿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博考网:www.380856.com新高考志愿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应该怎么填报 1、填报策略:高分段考生,名校优先、兼顾专业。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这部分考生一般报考名校的热门专业,但也不要只考虑最热门院校及其热门专业,为了稳妥,还应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2、合理规避平行志愿录取的风险:平行志愿间没有拉开梯度。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填报过高,院校志愿中的多个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一味追求最理想的学校,就可能导致所填报
高考填报志愿应该如何填? 根据“各省区市正陆续发布高考成绩,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启动。填报志愿5个总体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的描述,分条列出并举出例子志愿填报的五个总体思路以及注意事项: 1.了解自身兴趣: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吵或者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那么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更有动力,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2.了解学校和专业:了解你感兴趣的学校和
高考志愿应该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是高中生入大学的重要一环,关系到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认真对待。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业定位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思考自己适合哪些专业,并结合人生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选择。此外,还需要了解未来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薪资待遇情况,进一步确认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和需求。 2.择校定位 考虑到选系与位置的因素,需要结合
平行志愿应该如何填报志愿 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所谓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平行志愿填报方法第一,平行志愿虽然是平行的,但同样是有顺序的。有人片面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顺序,几所院校都一样,这是不对的。录取时是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因此,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第二,平行
怎样选专业和学校 选择专业和学校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考虑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了解学校的实力和特点、考虑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合理组合志愿、考虑学费和家庭经济情况。 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是成功的前提。因此,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例如,如果对理工科感兴趣,可以优先考虑理工类院校,如果擅长语言学科,可以优先考虑外语类院校。 二、考虑就业前景和
单设批次志愿应该如何填报? 单设批次的招生规则与本科一批不完全一致。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是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志愿(所填报的几个志愿校都是平行的第一志愿,录取时是不管志愿先后,分数优先);而单设本科批次是实行梯度志愿模式(在录取时是志愿优先,所填报的几个字院校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各自愿之间有一定的分数梯度,越靠后的志愿录取分数要求越高,选好第一志愿尤为重要)。 单设批次的全称是单设
平行志愿应该如何填报志愿 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所谓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平行志愿填报方法第一,平行志愿虽然是平行的,但同样是有顺序的。有人片面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顺序,几所院校都一样,这是不对的。录取时是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因此,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第二,平行
平行志愿填报的规则报考策略是什么 平行志愿填报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冲一冲:把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A志愿;稳一稳:把与自己成绩“门当户对”的学校作为B志愿;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学校作为C志愿。平行志愿填报的策略一是平行志愿间没有拉开梯度。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填报过高,院校(专业组)志愿中的多个平行院校(专业组)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一味追求最理想的学校,就可能导
2024-03-06 10:33:58
2024-03-30 14:53:34
2024-02-08 22:55:24
2024-03-25 03:27:26
2024-04-13 22:33:59
2024-04-10 17: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