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志愿 > 正文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院校代码有什么区别呢?

2024-07-17 22:06:50 | 博考网

今天博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院校代码有什么区别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院校代码有什么区别呢?

高考志愿填报院校排名

高考志愿填报院校排名可以从综合类、师范类、医药类、财经类、政法类、语言类这六个方面分别进行排序。

一、综合类

GDI大学排行榜中,排在前三位置的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名四至十位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博考网

二、师范类

排在前十位的师范类院校依次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位居前三,排名四至十位的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三、医药类

排在前十位的医药类院校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四、财经类

排在前十位的财经类院校为: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上海财大位居第一,凸显其位于上海的区位优势。

五、政法类

排在前十位的政法类院校为: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江苏警官学院、四川警官学院。

六、语言类

排在前十的分别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南外国语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

(以上数据信息来自大树成长营官网)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院校代码有什么区别呢?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院校代码有什么区别呢?

出现院校代码的五位数以及填报志愿的四位数代码的 原因是二者是由不同机构编订且用途不同而造成的。 其中的院校 五位数代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一编排的 ,该编码为学校的基本信息识别码,是全国通用的。

另外在填报志愿时出现的 四位数代码,其是由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的,主要是用于填报高考志愿使用。 因此会出现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年代招生代码也会出现不一致情况。

国内部分高校国标代码:

1、北京市:10001北京大学;10002中国人民大学;10003清华大学;10004北京交通大学;10005北京工业大学

2、天津市:10055南开大学;10056天津大学;10057天津科技大学;10058天津工业大学;10059中国民航大学

3、河北省:10075河北大学;10076河北工程大学;10077河北地质大学;10080河北工业大学;10081华北理工大学

4、山西省:10108山西大学;10109太原科技大学;10110中北大学;10112太原理工大学;10113山西农业大学

5、上海市:10246复旦大学;10247同济大学;10248上海交通大学;10251华东理工大学;10252上海理工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院校代号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院校代码有什么区别呢?

高考填报志愿如何选择大学?

博考网(https://www.380856.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填报志愿如何选择大学?的相关内容。

要全面了解一所大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校概况: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所在地、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公立/私立)、学校规模等。

2. 学校声誉和排名:了解学校在国内外的声誉和排名情况,可以参考相关的大学排行榜。

3. 专业设置:了解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及相关的课程设置,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

4. 师资力量:了解学校的教师队伍,看看是否有知名的教授或学者,以及他们的研究领域和成果。

5. 教学质量: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等。

6. 学生生活:了解学校的校园环境、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等,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

7. 就业情况:了解学校的就业情况,包括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行业和就业薪资等,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

8. 学校文化和价值观:了解学校的文化和价值观,看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合。

了解一所大学可以通过查阅学校的官方网站、阅读相关的报道和评价、参加学校的宣讲会和开放日等途径。此外,还可以向已经就读于该校或毕业于该校的学生、教师、校友等人士咨询,获取更为全面和真实的信息。

以上就是博考网整理的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院校代码有什么区别呢?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博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博考网:www.380856.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院校代码有什么区别呢?”相关推荐
高考志愿填报是几位学校代码?怎么填报呢?
高考志愿填报是几位学校代码?怎么填报呢?

怎样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填报志愿时,每个院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1-6个专业填报。可以填报满6个专业,也可以只填报1-5个专业,但填报的专业越多录取机会越大。不过不要勉强将6个专业都填满,不想去的专业不要填报。 六个专业优先级依次降低。各个专业都有最低录取分数,只要分数够了就可以被录取。建议把最想去的专业填在最前面。普通本科批次一般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和

2024-06-29 08:23:49
急求:高考填报志愿中,高校代号与代码有什么不同,填志愿时填哪个?
急求:高考填报志愿中,高校代号与代码有什么不同,填志愿时填哪个?

急求:高考填报志愿中,高校代号与代码有什么不同,填志愿时填哪个? 名字不同,填写哪一个都可以。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

2024-07-10 03:49:39
高考志愿代码是什么意思 高考志愿填报院校代码查询方法
高考志愿代码是什么意思 高考志愿填报院校代码查询方法

高考志愿代码是什么意思高考志愿填报院校代码查询方法 高考志愿代码是学校和专业代码名词,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填代码,先填学校的代码,然后再填专业的代码,代码会在发给考生的招生计划汇编或填报指南。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的。 一、高考志愿填报院校代码查询方法 1、通过《考生报考指南》查询 《考生报考指南》上都有标注高考院校代码,考生拿到学校发的《考生报考指南》

2024-06-21 14:21:08
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代码是怎么确定的呢?
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代码是怎么确定的呢?

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代码是怎么确定的呢? 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的代码是一样的。 专业代码的依据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是我国教育部制订与修订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它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目录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校专业目录的数字

2024-05-28 15:21:38
高考志愿填报中什么是专业代码
高考志愿填报中什么是专业代码

高考志愿填报中什么是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就是用来指示大学专业的数字编号,全国统一。所谓代号:为简便或保密需要用以代替正式名称的别名、编号或字母。专业代码通常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专业所在门类,中间两位代表专业所在学科,最后两位代表改专业的标识符号。 大学(University、College)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

2024-07-09 10:54:33
高考志愿填报代码是什么?
高考志愿填报代码是什么?

高考志愿填报代码是什么? 高考院校代码如下: 高考报考院校代码是用来识别和标识不同院校的一组数字代码,用于在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过程中进行指定院校的选择和匹配。每个院校都有独立的代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考报考院校代码示例: 清华大学(北京市):1001 北京大学(北京市):1003 复旦大学(上海市):1025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1027 浙江大学(浙江省):

2024-04-23 22:58:11
学校代码422,985,211有什么区别
学校代码422,985,211有什么区别

学校代码422,985,211有什么区别 “211”指的是“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985”指的是“985工程”,即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于1998年5月4日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 全国985和2

2024-04-25 17:01:47
志愿填报中专业代码是什么?
志愿填报中专业代码是什么?

志愿填报中专业代码是什么? 志愿填报中专业代码指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我国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与修订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 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进行

2024-05-30 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