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6:40:39 | 博考网
博考网(https://www.380856.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外市户籍可以在辽宁报名普通高考吗?的相关内容。
辽宁高考政策户籍学籍要求如下:
户籍从省外迁入辽宁省的考生在我省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在具备报名基本资格的同时,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1、单人户籍考生(含和非直系亲属户籍在一起的考生):要求在辽宁省的户籍满三年(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具有辽宁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为三年且有连续实际就读经历,往届生须具有辽宁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
2、全家户籍考生(含和父亲或母亲一方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一起的考生):要求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有辽宁省户籍,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籍满一年且有连续实际就读经历,往届生须具有辽宁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普通类考生报名:
考生仅参加普通高考文化课考试,不参加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加试,需在报考类型中选择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考生报名。 博考网
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同时参加高职单招、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飞行技术专业、残障考生特殊教育单独招生等其中一项或多项考试报名,请在“兼报其他报考类型”中选择其他相应报考类型。
参加普通高考的少年班考生须选择普通类考生报名,不需参加普通高考的少年班考生须选择单考单招报名。
以上就是博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博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博考网:www.380856.com海南高考父母户口不在本省,入的是外婆的户口……户口满六年以上,可以高考吗? 海南“异地高考”实施方案(试行) 发布时间:2013-01-10阅读次数:4576 来源:海南省教育厅 “3个6”不受报考批次的限制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并连续居住满6年,本人初一到高三年级在我省学校有学籍并连续在我省就读6年,同时在我省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
2024年高考新政策???? 对于2024年将实行新高考地区的高考生,如果今年没有考好,是否建议复读,以下是我的回答: 1.考虑自身情况。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还不错,而且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那么即使今年没有考好,也不一定需要复读。但是,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差,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建议评估自身情况,看是否有必要复读。 2.了解新高考政策。对于将要实行新高考政策的地区,建议考生和家
2022年南京高考各校成绩 南师附中 近日,附中官微喜报不断,南大、东大相继亲临学校发录取通知书。附中2022年高考,南大录取60人,东大录取41人、上海交大录取12人, 南开大学 录取3人。 二十九中 据官方消息,二十九今年6人被清北录取,39人被南大录取(今年二十九中被南大录取人数再创新高,在全省高中校中名列第三),44人被 东南大学 录取。 中华中学 中华中学56人被南师大录取
外省户口可以在福建高考吗 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福建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籍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所以只要拥有3年高中学习经历就可以参加福建高考,不需要考虑是否本省户籍。 今年在福建参加高考的外籍考生,有福建的三年学习经历,明年复读还在继续在福建高考嘛? 对于外地考生在福建能否参加高考,省上有许多限制性的条件;
外省户口可以在深圳高考吗? 你好,如果你想在深圳参加高考的话,那么省外户口是需要符合广东异地高考的相关政策才可以的。具体你可以看下广东异地高考的相关政策。 (一)高中阶段户籍从外省迁入我省的考生。 1.考生报名时,必须出示广东省常住户口簿(2018年12月10日前迁入)和身份证,并交全户人员的户口簿复印件;购房入户的,还需出示房产证,否则不予办理报名确认手续。 2.考生必须具备完整的三年
我的户口是杭州的,可我的学籍是宁波的,我可以在宁波进行高考吗 不可以的,教育部有明文规定,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你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前,可到当地教育局开学籍证明,交到户籍所在市招办就可以了。学籍和高考无大关系。没学籍也可以参加高考的,只是按社会青年报考。但都得回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 杭州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浙江高考加分政策1、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战区(
外地户口考生可以在南宁市参加高考吗?如果可以,需要什么条件? 可以的,只要你在南宁读高中三年,就可以高考申请在南宁考,要不然你就得回你原户口所在地考,要很多证明,我记得是户口本,户口所在地证明,高中学校在读证明,具体你和你父母去南宁招生考试院问,(一定要带父母去)不懂路可以问114 广西南宁市招生考试院 电话:0771-2812928 地址:南宁市民乐路4-1号百度地图 请问广西有哪些
外地户口但从小学到初中就读于宁波可以在宁波读高中高考吗? 可以的,符合条件即可。 初中升高中的条件,由各市、县(市、区)根据本地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在动态测算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研究制订。 通过省
2024-05-26 17:21:13
2023-03-16 01:48:37
2024-01-30 11:40:27
2024-02-01 12:48:01
2024-04-09 21:36:23
2024-04-11 0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