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大学排名遭“潜规则” 学生选校面临价值迷失

2023-04-04 13:01:24 | 博考网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它对全国高校2007年~2009年度的学科评估结果,以排名和分数的形式体现,洋洋大观,一目了然。有评论赞誉它是“悄然”登场,“不带任何商业色彩,没有近几年风起云涌的各色民间排行榜惯用的炒作和渲染”。
  商业色彩在这里似乎成了贬义词,其实不然,比如媒体借给大学排名之际吸引一点非高校类的广告,或者借此推销推广自己,都属正常表现。但商业行为的生命力无法靠谎言、劣质和不当交易来长久维持,它必须建立在公信力的基础之上,一旦失去这一立身之本,商业色彩与其载体也就离被抛弃的末日不远了。

  商业色彩,甚至于商业化操作,其实并不可怕。但有一种东西却比它厉害多了,它不需炒作和渲染,也能迅即传播开来并使得相关者无法漠视其存在;它即使失去公信力,也能左右大量资源,继续它的负面影响力,这就是“行政化”。和商业化相比,它更值得人们警惕和担忧。所以,我反对大学排名“官方化”、“行政化”。

  成立于2003年7月2日的教育部学位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所以在旁人看来,该机构的所作所为无一不会染上浓厚的官方色彩。也正是这层色彩,使得它能够拥有其他社会组织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与号召力。

  此次,教育部学位中心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而特意强调“单位自愿申请参加”,从表面上看来是在有意淡化其官方色彩,从评估的结果来看,参加者众,拒评者少。这种影响力究竟是来源于该组织的权威性、公信力还是因为其耀眼的官方背景?明眼人一看便知。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评奖活动,即使由独立的社会组织发起,大都也要拉上政府部门的“儿子”、“孙子”,或者宣称能邀请某些政府官员颁奖,以撑门面,看重的正是行政对于资源的吸附力。

  我不赞成由具有教育部背景的机构对大学进行各类排名,主要原因在于,这类排名违背了一个重要原则,即开展排名的机构与参与者不得具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教育部作为大学的管理者,手中握有大量资源以制约和调配高校的行为,此次排名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会强化这一特点?

  旨在规范大学排名机构行为的“柏林原则”认为,排名可以提供一种市场观点,以作为政府、认证机构以及评价机构有关评估工作的补充。显然,它并不认为,排名可以带着官方色彩的身份出现。

  有人认为,这份由“官方”低调推出的大学排行榜,“无疑更具权威性,对报考的考生来说,也更有参考价值”。确实,此次排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它注重分类评估,采取与国际上主流的教育排名评估指标体系接轨的指标体系,还首次较大规模地聘请百所重点高中校长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主任等参与评价。

  但是,任何一项抱有美好愿景的设计在操作过程中都有脱轨的风险,如果把“官方”简单地等同于“权威”,是过于草率的想法。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由独立于政府和大学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对大学进行排名,是一种可取的方式。发布大学排名在国际上才兴起20多年,还远未成熟,目前较有影响的排名大都出自媒体,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国的《泰晤士报》、德国的《明镜》周刊、加拿大的《麦克林》杂志和日本的《钻石周刊》等。

  大学排名是一项对专业化、科学化要求甚高,也相当复杂的工作,再公正的排名都避免不了争议和责难。由具有这种资质和公信力的中介组织对大学进行评估,既可向教育部门提供可资参考的市场观点,又能避免政府权威受到质疑和伤害,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大学排名,因种种问题尚无法确立其公信力的形象,教育部门要做的,不是取而代之,而应该给予恰当的纠正、引导和鼓励,将其部分职能和优势转嫁到中立的组织上来,以帮助培育其健康生长的土壤。

大学排名遭“潜规则” 学生选校面临价值迷失

随着高考的来临,一轮新的择校“拉力赛”也将拉开。然而曾经被众多家长和学生视为选择大学指南的大学排行榜,其公信力似乎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近日,据某名牌大学的知情者透露,当前的各种大学排行榜,其实可信度大有问题。一般都是谁给钱多,谁排名靠前。如果哪个学校敢质疑排名,还可能遭到报复。

在大学排行榜的大旗蒙上了尘土之后,这一目前仅有的高校评价机制也失去了参考意义,学生和家长在高校选择方面回到了价值迷失的时代。不过业内专家指出, 中国目前没有科学客观的排名体系,与综合排名相比,专业排名更具参考意义。此外,学校的口碑、师资力量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中国目前没有科学客观的排名体系”

官方权威言论的缺失给民间排行榜的出现提供了充分的生长空间。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表了中国第一个大学排名后,国内十余个单位发表过超过30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名,全部出自民间。

不可否认,在官方指导缺失的情况下,这些出自民间的大学排行成为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

不过在采访中,各位教育界业内人士都对记者表示,大学排名可以参考,但不能迷信。

华南工业大学从事招生工作的曾志新教授表示,大学排名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衡量事物有两种方式,定性和定量。大学的实力是无法用某个指标去衡量的,而大学排名就是用定量方式描绘了只能定性衡量的事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委员仲伟合教授也坦言,“中国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科学、客观体系。”教育部也一直不提倡进行大学排名,而网上流传的排名很多数据也有失偏颇。如果家长仅仅是依靠大学排名来进行选择报考的学校,那会是很不安全的。

仲伟合还表示,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也有一些很有公信力的大学排名,都是由社会上的第三方机构完成的。比如英国泰晤士报每年都会有一个英国大学的排名。他们的研究时间长,研究体系更加成熟,成果数据也更加可信。

学校口碑更重要

那么实际生活中,学生和家长对大学排名的关注和使用情况到底如何呢?

“也许大学排名对已经在这个大学里面读书的人来说更在乎,高中生可能反而没有这么在意这些名次了。”武汉大学教务部主任吴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大学排名只是一个参考,也不是完全可信的,而且现在也不是真实的。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更遵循各个学校原本的口碑。”
而某高中老师也认为,虽然排行榜是一目了然,但是真正选择就读大学时也不会起决定性作用,毕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研究适合子女大学时所下的功夫不亚于子女参加高考。大多数家长还是会咨询老师、亲戚的意见,以及孩子自己的兴趣。“如果部分家长和考生只是关注大学排行榜,这也是对自己前途不负责任的行为。”

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坦言,虽然择校的标准很多,但高校之间的比对,包括排名等,确实也是不可或缺的择校信息。

专业排名更具参考意义

事实上,教育部并不提倡大学排行榜。但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颁布的学科评估结果的排名,从学科、专业的角度细分后对大学进行了排名,这给了学生和家长不少信息指引。

仲伟合教授也强调了专业排名的重要性:“除了参考大学的综合排名,专业排名也是很重要的。专业的排名更具有可比性。”

他还指出,另外还有一些专业类的高校的选择。这个要看孩子的兴趣。比如一些外语类、财经政法类的学校,也许在综合排名中并非很靠前,但是在某个专业领域里却是很强的。此外,大学高考的录取分数排名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的实力。

然而,对于刚刚参加完高考,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了解并不深入的考生老说,大学排行榜比专业排名来得更加直接明了。吴平表示,中学生可能并不太清楚各种专业是怎么回事。所以教务部的专业排名对于高考完的学生来说可能作用并不大。

反思:除了排名,还有什么方式能了解大学?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一个学校有没有名师是很重要的。”仲伟合建议考生从学校官方网站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等“软实力”。如果一个专业能有一些优秀的老师,也是可以把它带起来的。这个可以从学校里面的相关网站去了解。

吴平则推荐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去了解大学。“找人了解是很重要的。比如学校会有接待日,也会有学校里面的人到各个地方做宣传。”据悉,自2009年4月起,将有不少高校大门陆续向考生和家长敞开,组织2009年高考招生咨询校园开放日活动。学生则可以借此机会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此外,高考完后的高校招生咨询会是了解大学的绝佳途径。然而有学生反映,限于学校的人力有限,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高校则并不会前往。

博考网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博考网:www.380856.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大学排名遭“潜规则” 学生选校面临价值迷失”相关推荐
厦门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厦门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校友会2017福建省大学双一流学科排行榜厦门大学排名第一 福建省哪些大学跻身2017年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最多?福建省高校未来哪些学科最有希望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为了满足2017年全国考研考生和外国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高校学科水平的需求,为全国各地高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决策参考。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最新发布2017中国双一流大

2023-04-05 19:58:10
中山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中山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2015广东省大学排行榜揭晓中山大学排名第一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冠军,荣膺2015中国最佳大学美誉;清华大学列第2,复旦大学居第3,武汉大学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居第5,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10强。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详情请参阅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大学

2023-04-14 01:08:29
新疆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新疆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2015新疆自治区大学排行榜揭晓新疆大学排名第一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冠军,荣膺2015中国最佳大学美誉;清华大学列第2,复旦大学居第3,武汉大学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居第5,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10强。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详情请参阅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

2023-04-15 09:30:19
山西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山西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2015山西省大学排行榜揭晓山西大学排名第一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冠军,荣膺2015中国最佳大学美誉;清华大学列第2,复旦大学居第3,武汉大学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居第5,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10强。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详情请参阅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大学

2023-04-03 02:00:58
广西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广西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2015广西自治区大学排行榜揭晓广西大学排名第一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冠军,荣膺2015中国最佳大学美誉;清华大学列第2,复旦大学居第3,武汉大学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居第5,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10强。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详情请参阅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

2023-03-27 20:56:04
青海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青海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2015青海省大学排行榜揭晓青海大学排名第一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冠军,荣膺2015中国最佳大学美誉;清华大学列第2,复旦大学居第3,武汉大学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居第5,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10强。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详情请参阅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大学

2023-04-18 17:53:12
内蒙古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内蒙古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2015内蒙古自治区大学排行榜揭晓内蒙古大学排名第一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冠军,荣膺2015中国最佳大学美誉;清华大学列第2,复旦大学居第3,武汉大学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居第5,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10强。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详情请参阅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2023-04-10 10:16:31
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2015陕西省大学排行榜揭晓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冠军,荣膺2015中国最佳大学美誉;清华大学列第2,复旦大学居第3,武汉大学列第4,中国人民大学居第5,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10强。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详情请参阅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

2023-04-19 21:35:40